【名称】:莫洛匹韦Molnupiravir(MOLNUCARE)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至淡黄色颗粒。
【规格】:40粒/盒
【存贮条件】:常温,密封保存。
【适应症】:
用于18岁以上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住院或重症风险较高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用法用量】
口服:在新冠病毒检测阳性且出现症状开始用药,持续给药5天,每天两次,每次四粒。与食物同服或不与食物同服均可。用水整粒吞服,不可打开、碾碎或咀嚼服用。老年人和肝肾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如果患者在规定时间漏服一剂,但没有超过10个小时,应尽快补服;如果超过10个小时,直接跳过漏服剂量,按常规服药计划服用下一剂。患者不应服用双倍剂量以弥补错过的剂量。
【药理作用】
本品属于广谱抗病毒的核苷抑制剂,是一种前体药物,体内可代谢为核苷类似物N-羟基胞苷(NHC),经磷酸化后形成活性形式——N-羟基胞苷三磷酸(NHC-TP)。NHC-TP通过诱导病毒错误突变发挥抗病毒作用。通过病毒RNA聚合酶将NHC-TP导入病毒RNA中,导致病毒基因组中错误累积,从而抑制病毒复制。但该药物并不阻止IA酶,不与任何靶点结合,不会阻止酶的作用。但核糖核苷酸类似物也容易进入正常细胞,导致人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容易造成癌症等严重副作用。
抗病毒活性:
NHC在针对SARS-CoV-2病毒的细胞培养试验中很活跃,在A-549细胞中的50%有效浓度(EC50)介于0.67至2.66µM之间,而在Vero E6细胞中则介于0.32至2.03µM之间。NHC对SARS-CoV-2变异株B.1.1.7(Alpha)、B.1351(Beta)、P.1(Gamma)和B.1.617.2(Delta)具有相似的活性,EC50值分别为1.59、1.77和1.32以及1.68µM。当NHC与阿巴卡韦、恩曲他滨、羟氯喹、拉米夫定、奈非那韦、瑞德西韦、利巴韦林、索非布韦或替诺福韦联合进行试验时,未观察到NHC对SARS-CoV-2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受到影响。
【不良反应】
一项3期试验研究了使用莫洛匹韦治疗的轻度至中度COVID-19受试者(n=386),在其中期分析中,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给药后14天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1%的受试者)为腹泻(3%)、恶心(2%)、头晕(1%)和头痛(1%),所有这些不良反应均为1级(轻度)或2级(中度)。
不良反应列表
下表按系统器官类别和频率列出了不良反应。频率定义如下: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不常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
【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⑴有研究表明莫努匹韦可能会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基因变异,在动物试验中出生的后代甚至没有牙齿,头骨有缺失等。基于此,因此孕妇或有妊娠计划的夫妇(包括男性)不要使用,或者采用严格的避孕措施。
⑵尚不清楚本品是否可分泌至母乳中,也未进行动物哺乳研究,基于本品的不良反应,不建议在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服用本品4天内哺乳。
⑶本品对小于18岁的未成年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根据有限的可用数据,尚未确定药物相互作用。尚未进行莫洛匹韦的临床相互作用研究。莫洛匹韦在到达体循环之前被水解为n-羟基胞苷(NHC)。NHC的摄取和代谢(代谢为NHC-TP)由内源性嘧啶代谢的相同路径介导。NHC不是主要药物代谢酶或转运体的底物。基于体外研究,莫洛匹韦和NHC都不是主要药物代谢酶的抑制剂或诱导剂,也不是主要药物转运体的抑制剂。因此,莫洛匹韦或NHC与联合用药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被认为是不存在的。
【安全与疗效】
莫洛匹韦 (Molnupiravir)是全球第1个获批用于治疗成人轻度至中度新冠病毒感染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此次批准主要基于III期MOVe-OUT研究的数据。初次治疗的患者分别服用莫洛匹韦和安慰剂,莫洛匹韦治疗组在29天内的住院/死亡比例为7.3%(28/385),安慰剂对照组为14.1%(53/377),p=0.0012。莫洛匹韦治疗组的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了50%,而且在29天内未见患者死亡报告,安慰剂对照组报告8例患者死亡。
安全性方面,莫洛匹韦治疗组任何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35% vs 40%),药物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样具有可比性(12% vs 11%)。而且莫洛匹韦组因为不良事件终止治疗的患者比例更低(1.3% vs 3.4%)。